(魏雨钧)1940年,郑守仁出生在安徽省颍上县淮河边上一个小集镇润河集,全家靠父亲经营杂货店为生。解放前的淮河流域是“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水旱灾害频发地区,他饱受淮河水患之苦。1963年夏天,刚刚大学毕业的郑守仁来到三峡工程的试验坝——湖北陆水水利枢纽,开启了他的治理长江生涯。经过了陆水工程和乌江渡工程的实践,郑守仁的技术能力逐渐得到提升。1974年,郑守仁来到葛洲坝工地,担负起导流围堰和大江截流设计的重任。1994年,作为前方技术总指挥,郑守仁担负起了主持三峡工程设计总成及现场勘测、设计、科研的重任。
从事治水工作以来,郑守仁自始至终实践着自己的入党誓言,展示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他先后荣获过17项省部级以上奖励,但对身外之物视若浮云,满脑子都是他的工程、他的事业。
1993年隔河岩水利枢纽提前半年发电,国家重奖有功之臣,郑守仁榜上有名,奖金5万元,分文未取。他将3万元作为前方职工子女读书奖励基金,资助七、八十名孩子求学求知;将1万元支援宜昌市五峰县的小水电建设,帮助解决资金困难;将1万元寄回母校,捐助设立严恺教育基金。1995年,郑守仁又荣膺首批“三峡工程优秀建设者”称号,获奖金5000元,他同样一分未留,恳请长江工会转赠5位水文勘测系统外业退休职工。每逢遇上洪涝灾害,他总是带头捐款,汇款单上只写着“长江委一职工”。
2004年,郑守仁将获得的何梁何利奖奖金10万元捐赠资助给长江委困难职工子女上大学,另外10万用于长江委工程技术丛书的出版。2005年,郑守仁将获得的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50万元奖金全部捐赠给长江委成立了“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出版经费(内部基金)”。2015年郑守仁将荣获钱正英奖的2万元奖金在颁奖现场捐赠给河海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
作为一名水利工程师,郑守仁始终坚守在水利工程一线。许多到三峡工地采访的新闻记者,都曾被郑守仁高风亮节、无私奉献的事迹所感动,称其为“当代大禹”、“大坝的基石”、“三峡的脊梁”等,对于这些他都一笑而过。对于荣誉,他总会说:“这不是个人的功劳,而是群体的功劳,领导这么信任我,让我负责这项工作,责任是主要的,经济上的需求是次要的。我们搞技术工作的会把这些东西都看得比较淡泊一些。”
郑守仁院士获得“最美奋斗者”称号。这一荣誉不仅是党和政府对他们的肯定,也是对所有奋斗在一线的党员干部和群众的肯定。这既是责任、也是考验、更是鞭策。它鞭策我们每一个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
时代需要榜样的力量,时代需要楷模的引领。我们要向郑院士学习,补足精神之钙,坚定理想信念,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在实现个人理想价值的过程中,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我,为了家和国,我要去拼搏”,让我们用奋斗向美丽祖国表白,为了家和国,全力去拼搏,秉承和发扬这些永不褪色的精神,接续奋斗、接力探索、接棒发展,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