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之“支书谈体会”】翟丽妮:勇挑重担,充满信心,奋勇向前
发布时间:2023-01-10   作者:翟丽妮   来源:科研部   点击数:311  

 

勇挑重担,充满信心,奋勇向前

        科研与发展部支部书记  翟丽妮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科技创新的内容有上千字,占据了很重的分量,党和国家将科技创新摆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深受鼓舞,对未来充满信心。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对“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是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部署、新举措、新要求,为新时代科技创新工作奠定了根基、绘就了蓝图、指明了方向,激荡人心、催人奋进,彰显了科技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和关键支撑作用,也让我对科技创新工作有了新的认识、新的理解、新的感悟。

一、做最好时代的感恩者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一万亿元增加到二万八千亿元,居世界第二位,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新能源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以及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为自己身处这样一个好的时代而感到万分的荣幸。从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对生态环境的铁腕治理、再到万众一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无不展示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中国共产党一心为民的情怀。作为一名水利科技工作者要常怀感恩之心,时刻提醒自己是党和国家给予我们良好的创新环境,是人民给予了我们最好的舞台,我们没有理由懈怠,一定要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二、做初心使命的践行者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强调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

作为一名水利科技工作者要坚定政治信仰牢记初心使命,新时期的水利是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更是有利于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地处水问题复杂、水工程众多的湖北,如何守住流域安全底线,实现四化同步建设是时代赋予我们新的使命、新的担当。水利是一门最贴近民生的科学,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无论是重大发展战略的布局、重大水利工程的谋划还是开展科技创新、促进成果转化,都要牢记“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宗旨,坚持走群众路线,才能将书本上的理论和方法赋予温度与活力。作为一名水利科技工作者,要常怀向人民群众的学习之心,才能找到科技攻关的正确方向和合理路径,形成真正有益于人民、有益于国家的科技成果。

三、做科学精神的传播者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新征程上必须坚持守正创新,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培育创新文化,营造创新氛围,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科技创新对于中华民族的凝心铸魂、提气培神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科技走到时代前沿,人民的自信心会随之提高,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会更加坚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水利在人类发展进程中从未缺席,一直发挥着抵御灾害、滋养良田、润泽万物的重要作用。而新一轮的机构改革,让水利行业的存在感、认可度和支持度降低到了历史低值。水利行业急需夯实群众基础,坚定行业自信。作为一名水利科技工作者,应当肩负起水利科普的责任,助力水利行业高质量发展。通过专业的视角普及水利知识、推广水利科技、回应社会关切,获取社会大众对水利行业的理解、认可与支持。同时,启发民众对知识的追求和向往,提升社会整体的科学文化水平,使得真理精神、科学精神深深熔铸在人民生活的各个层面。

四、做只争朝夕的拼搏者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在于“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目前我们的科研产出还不够接地气,科技研发面向生产实际需求不多,科技成果转化率仍然较低,已取得的科研成果缺乏实用性,更缺少小试、中试研究,以致想通过技术入股与企业合作往往还缺乏底气。作为以应用研究为主的科研单位,在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方面反而落后于以基础研究为主的高等院校。主要是因为缺乏对市场需求的调研、对有市场前景技术的研发以及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未来我们要以“时不待我、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以“面向现实需求、做有用的科研”为导向,聚集创新力量,攻克关键技术,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引领发展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