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利)实时监测雨水情、渗流、渗压、形变等多项数据,湖北智慧水库综合管理平台24小时巡查并“诊断”全省6700多座水库的“健康报告”;小流域辐射预警模型与远在太空的卫星形成联动,智慧监测“哨兵”实现了对山洪灾害的精准预警;依托物联网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慧白蚁监测系统如“天眼”正守护着越来越多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这是“人工智能+”在辅助湖北水利多项业务的现实场景。
推动传统水利行业转型升级,助力智慧水利高效发展,赋能未来流域综合治理“加速跑”……“人工智能+”在推动湖北水利高质量创新发展中,正不断塑造新优势、激发新活力。
近日,省水科院成功完成国产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的本地化部署,成为湖北水利行业率先实现DeepSeek本地化应用的科研机构,标志着我院迈入“数智赋能、精准高效”的新阶段,也是湖北水利“人工智能+”积极布局前沿技术的生动体现。
依托本地化部署,省水科院让AI真正成为水利行业自己的“智慧大脑”,进一步高效支持技术合规与法规合规审查、水文数据智能分析、汛情模拟推演、应急决策辅助等诸多应用场景,为水利科研效率按下“加速键”。
“没有经过训练的大模型就像一张白纸,即使是DeepSeek这样全球顶尖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也需要不断投喂优质数据才能成长。”省水科院信息技术与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李超介绍,现阶段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整合海量的水利标准规范、期刊文献、政策文件等初步构建水利行业知识库、标准库、法规库、顶层方案库,让人工智能更“懂”水利,更“懂”湖北水利。
2025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指出,要实施“人工智能+水利”行动,构建水利大模型建设应用框架,打造流域智能防洪“四预”、水网智能调度、河湖库立体空间智能监管、水利工程智能运管等一批示范场景。李超介绍,将进一步完善大模型与知识图谱功能混合搜索,持续开展数据治理,加强数字孪生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应用,更好地实现AI大模型对湖北水利各项业务的技术赋能。
人工智能时代扑面而来,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
谈及未来发展,李超充满期待:“今后我们将充分挖掘湖北水利‘人工智能+’蕴含的巨大潜力,继续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在水利领域的应用,推动智慧水利建设迈上新台阶。相信,随着‘人工智能+’战略的深入推进,湖北水利将迎来更加智能化、数字化的未来。”